2021-07-28 13:43:20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上海分院
荀子的《勸學》不僅是歷代傳誦的名篇,而且是很多人中學時必背的古文,甚至在高考作文中都能經常見到其中很多名句的應用。申論所考的大作文,通常情況下是議論文,雖然在很多方面與古代的論說文和當代的高考作文有顯著不同,但是也都要求能夠合理使用論據(jù)。論據(jù)中名言名句的使用,有兩種基本傾向:一是“我注六經”,即從我要證明的論點出發(fā),使用名言并解釋名言的本意及與論點的關系;二是“六經注我”,即為了闡述自己的論點,不囿于名言的本意,在證明論點時只使用名言而不做任何解釋。本文將以舉例的方式,講解《勸學》里的部分名言名句在申論作文中應用方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原意:不同形狀的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加工就能取直,金屬工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
可引申為:用自省/學習來/督促/磨練自己,就會取得成果。
亦可引申為:使用適當?shù)氖侄,就可以增強自身,或者使一個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應用一:
方法對于學習是極為重要的。古人云:“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只有使用正確的手段,才能事半功倍。
應用二:
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需要真正做到科學應變。衡量科學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所采用的對策是否符合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事物的自身特點等等。所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想取得更好的成果,往往需要更具有針對性的對策。
二、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原意: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有多么的高;不親赴深澗,就不知道地有多么的厚。
可引申為:不去學習就不會獲得真正的知識。
亦可引申為:不實際了解/深入調研就不會對情況有科學的認識、全面的把握;蛘哒f,實踐才能出真知。或者說,不走正確的途徑,就難有成功的結果。
應用一:
學習黨史,不能只是腦中想想、嘴上說說、墻上畫畫,而是要有更加深入的實踐。古人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投身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業(yè)中,不置身于一心一意為人民解難的過程中,就不可能把黨史學好,更不可能把黨史用好。
應用二:
讀書無用論的核心論調就是認為讀書不會給人帶來實際的好處。但什么是好處呢?對人而言,好處有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兩種,物質層面的好處很大來自于獲得物質財富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當今社會又突出表現(xiàn)為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應用能力,而這種應用能力既需要科學知識的加持,又需要理解能力的支撐。人們的科學知識自不必說,主要就來源于讀書學習,所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沒有學習,正確的知識從來不會自動增長。
三、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原意:借助車馬的人,不是腿腳好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不是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大江大河。
可引申為:人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就是因為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
亦可引申為:只要能夠借助正確的方法/手段/途徑,就可以獲得成功/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說借助的不一定非要是某個物件。
應用一:
在善于發(fā)掘自身潛力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善于借力。古人云:“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在困難面前,即使自身水平尚有不足,但只要能夠借力為己用,也可以更好克服。
應用二:
中國既要改革也要開放,有時改革也是為了能夠更好開放。為什么開放那么重要?因為不開放就是封閉,封閉就會落后,落后就會受制于人。但是,開放只是手段,借開放發(fā)展自身才是目的。正所謂:“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因為有了開放,中國逆流而上,以國外的資金和技術,推動了國內多個產業(yè)大發(fā)展,填補了無數(shù)的空白;也因為有了開放,中國人睜眼看世界,以國外的先進理念充實頭腦,同時又促進了國內思想界、文藝界的新繁榮。
四、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原意:所有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其起因。榮與辱的領受,必然與德行相應。肉與魚腐爛變質后,自然會生出蛆蟲。懈怠疏忽不講做人準則,就會招來災禍。
解讀:多句話單獨成句,每句都可以單獨用于寫作,之所以整合到一起看,是因為他們講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在強調“有因必有果”的樸素道理。沒有任何事物是憑空出現(xiàn)的,沒有結果是憑空產生的,但是肉腐和怠慢兩句除了是舉例以外,更多的是一種警示,有很強的規(guī)勸用意。
可引申為:要明白萬事皆有起因、萬物皆有來由的道理,應當以正確的行動來引導出正確的結果,同時警惕一切錯誤的行動。
亦可引申為:要重視自省,或加強自身建設;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放松要求。也可以用于強調要正確認識規(guī)律,不能孤立的看問題。
應用一:
社會治理的規(guī)律隱含在無數(shù)事例中,所謂“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正確認識規(guī)律是取得良好治理效果的前提。從鄉(xiāng)村環(huán)境的“由舊而新”到城市環(huán)境的“由亂而治”,從居民發(fā)起成立的自治組織到社會多主體深度參與的共治格局,凡是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都是符合了規(guī)律、運用了規(guī)律,而凡是符合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的,也是因為能夠正確認識這一規(guī)律。
應用二:
無論是治國還是治黨,都可以從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荀子說:“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失敗常常是因為自己放松了要求。蘇聯(lián)的崩潰,來自于蘇共自己的崩潰,用武力無法征服的紅色政權,卻在糖衣炮彈面前脆弱不堪。
|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相關推薦↓↓↓↓ | |||
| 公考第一課 | 2024版國考圖書 | 第18版5100題 | 申論答題紙 |
| 系統(tǒng)提升班plus | 筆試悅享班 | 歷年臻題 | APP會員年卡 |
相關內容推薦: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稅務系統(tǒng)申論備考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海關申論備考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海事局申論備考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鐵路公安申論備考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氣象局申論備考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統(tǒng)計局申論備考
貼心微信客服
貼心微博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
在線客服×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 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yè)分類目錄 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入口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條件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費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shù)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確認 國家公務員考試準考證打印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時間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流程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科目 國家公務員考試答題須知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場規(guī)則 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解析 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 國家公務員考試分數(shù)線 國家公務員面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面試名單 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格復審 國家公務員考試調劑名單 國家公務員面試技巧 國家公務員面試禮儀 國家公務員結構化面試 國家公務員無領導小組討論 國家公務員考試體檢考察 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