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 14:23:50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山東分院
法律作為公職考試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考試科目,對于很多學員來說,在備考的時候往往因為法律過于抽象,晦澀難懂,總是感覺一知半解,很難在短時間的培訓中做到精通和高效應對所有的法律題目,因此,在學習法律過程中,就會常常出現(xiàn)自己的理解與法條的真實意思相左的情況,需要引起學員的注意,以避免踩雷。
今天華圖教育集團老師帶大家一起來梳理法律備考中的高頻易錯點,把握好細節(jié),才能把握住機會。
高頻易錯點一:賠償與補償
①法律含義不同:
賠償意味著賠償方存在法律上的過錯(故意或過失),如侵權或者違約給對方造成了損害。
補償意味著補償方不存在法律過錯,是因為合法進行的法律行為而給相對方造成了合法利益損害,從公平原則出發(fā),應該給予補償,以彌補相對方的損失,比如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chǎn)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②彌補程度不同:
補償帶有補充性。補償?shù)膬r值一定是比相應的標的的損害價值要少,補償只是對行為人給對方造成的損失進行彌補,不具有填平功能。
賠償帶有懲罰性。懲罰性是要對行為人的行為做出一定的懲處,需要承擔賠償對方全部損失的不利法律后果,具有填平功能。
高頻易錯點二:公民與人民
公民是法律概念、個體概念,指具有一國國籍的人。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這是中國國籍區(qū)分中國人與外國人的一個根本標志。我國公民,沒有年齡、性別、民族、種族、職業(yè)、宗教、信仰、財產(chǎn)狀況,居住期限、文化程度等的限制,無論其社會政治地位、出身成份、歷史情況有何不同,無論是否犯罪、是否屬于敵我矛盾,都是我國公民。
人民是政治概念、集體概念,人民與敵人是相對的稱謂,人民的對立面是敵人,人民通常是指整體。在我國現(xiàn)階段,人民包括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等以及一切擁護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的范圍。
因此,公民的范圍比人民的范圍要廣泛得多。
|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相關推薦↓↓↓↓ | |||
| 公考第一課 | 2024版國考圖書 | 第18版5100題 | 申論答題紙 |
| 系統(tǒng)提升班plus | 筆試悅享班 | 歷年臻題 | APP會員年卡 |
相關內(nèi)容推薦:
貼心微信客服
貼心微博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
在線客服×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 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yè)分類目錄 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入口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條件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費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shù)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確認 國家公務員考試準考證打印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時間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流程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科目 國家公務員考試答題須知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場規(guī)則 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解析 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 國家公務員考試分數(shù)線 國家公務員面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面試名單 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格復審 國家公務員考試調(diào)劑名單 國家公務員面試技巧 國家公務員面試禮儀 國家公務員結構化面試 國家公務員無領導小組討論 國家公務員考試體檢考察 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