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 15:32:41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公務員考試中常識判斷是考查考生平時知識積累的重要部分,這部分知識范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更要注意總結才能便于記憶。所以廣大考生在備考時要將相似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形成體系。
一、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
1、先秦時期: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洞呵铩酚涊d,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春秋時期我國歷法已經(jīng)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tǒng),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jīng)》,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2、兩漢時期: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開始以正月為歲首。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張衡發(fā)明制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地震發(fā)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時期: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guī)律,系統(tǒng)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chuàng)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范圍有限的空間里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范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宋元時期: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tǒng)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于農(nóng)事安排。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元朝杰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于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chuàng)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xiàn)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xiàn)行公歷早300年。
二、中國古代的醫(yī)藥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zhàn)國時期最著名的醫(yī)生,后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采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yī)的傳統(tǒng)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yī)所沿用。
2、兩漢時期:戰(zhàn)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存較早的重要醫(y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yī)學的理論基礎。東漢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東漢末年的名醫(y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yī)”,發(fā)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東漢末年的名醫(yī)張仲景,被稱為“醫(yī)圣”,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后世中醫(yī)的重要經(jīng)典。
3、隋唐時期:唐朝杰出的醫(y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yī)藥學成果,并有許多創(chuàng)見,在我國醫(yī)藥學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吐蕃名醫(y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y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要點。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藥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y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yī)藥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藥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本草綱目》對藥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chǎn)于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huán)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征等方面的新認識。
綜上,我們發(fā)現(xiàn)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也是需要有大量基礎知識和背景知識的積累,如何在眾多且繁雜的知識點中突出重圍且記牢知識點呢?只有將大量的知識點進行同類化整理,歸納形成知識體系,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按照板塊化,進行記憶,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做題的正確。
|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相關推薦↓↓↓↓ | |||
| 公考第一課 | 2024版國考圖書 | 第18版5100題 | 申論答題紙 |
| 系統(tǒng)提升班plus | 筆試悅享班 | 歷年臻題 | APP會員年卡 |
相關內容推薦: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學歷要求|大專|本科|研究生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稅務系統(tǒng)行測備考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海關行測備考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海事局行測備考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鐵路公安行測備考
貼心微信客服
貼心微博客服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
在線客服×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 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yè)分類目錄 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入口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條件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費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shù)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確認 國家公務員考試準考證打印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時間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流程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科目 國家公務員考試答題須知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場規(guī)則 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解析 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 國家公務員考試分數(shù)線 國家公務員面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面試名單 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格復審 國家公務員考試調劑名單 國家公務員面試技巧 國家公務員面試禮儀 國家公務員結構化面試 國家公務員無領導小組討論 國家公務員考試體檢考察 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