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圖教育 關鍵詞:面試熱點,公務員,撤銷廉政賬戶,公務員面試熱點
近日,貴州省紀委監(jiān)察廳發(fā)布公告,決定自8月2日起,撤銷“中國共產黨貴州紀律檢查委員會”廉政賬戶,要求黨員當面拒收禮金,否則按照最新修訂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違紀處理。據(jù)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至少曾有17個省份設立過廉政賬戶,目前至少已經有6個省份撤銷。(8月7日《新京報》)
近日,貴州省黔南州紀委監(jiān)察局和都勻市紀委監(jiān)察局分別發(fā)出公告,宣布撤銷廉政賬戶。廉政賬戶自誕生之日起,一直就存在著爭議。隨著廉政賬戶在多地被撤銷,這意味著紀檢部門堵上了干部違規(guī)收受“禮金”的退路,之前一些干部收了“好處費”再上交“保平安”的做法已經不可行了。(9月9日 《工人日報》)
@光明網(wǎng)羅志鴻:廉政賬戶在設立之初便存在一些質疑,主要是擔心在實際操作中,讓一些腐敗分子鉆了制度的空子,將這一制度異化為腐敗的灰色地帶,以便為腐敗脫罪或者減輕罪責。這些質疑不無道理,在近年查處的腐敗案件中,一些腐敗分子在東窗事發(fā)前,也“積極主動”地上交禮金,一副兩袖清風,大公無私的“清官”模樣,然而背地里卻收多交少,甚至大肆斂財,貪得無厭,這時候廉政賬戶已然成為這些腐敗分子蒙蔽公眾的幌子。因此,設立廉政賬戶有利有弊,但總體而言,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設立廉政賬戶是反腐倡廉的權宜之策,對黨風廉政建設起到了一定作用。
隨著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一系列黨規(guī)黨紀的制定和實施,彰顯出當前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和對腐敗“零容忍”的堅決態(tài)度。根據(jù)新修訂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83、84條規(guī)定,違反有關規(guī)定收送禮品、禮金、消費卡行為都是違紀行為,要受到相應處分。進一步講,隨著所制定實施的黨規(guī)黨紀日臻完善,對黨員干部提出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廉政賬戶這個權宜之策已不符合當前管黨治黨的制度要求。另外,在當前全黨上下、全國各地掀起全面從嚴治黨的大浪潮中,黨風政風煥然一新,只要黨員干部嚴格遵守黨規(guī)黨紀,堅決對禮金說“不”,那么“被動受賄”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無論是從制度角度來看,還是從管黨治黨氛圍而言,各省撤銷廉政賬戶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順勢之舉。
撤銷廉政賬戶,對違反有關規(guī)定收送禮金、禮品、消費卡的行為按違紀處理,能夠進一步鏟除腐敗的灰色地帶,倒逼黨員干部自覺加強廉潔自律意識,在禮金、禮品、消費卡面前不抱僥幸心理,不懷非分之想,做到當面拒收。同時,撤銷廉政賬戶也體現(xiàn)了當前我黨反腐倡廉關卡前移,并逐步走向系統(tǒng)化和制度化。相信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穩(wěn)步推進,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和拒腐防變能力不斷增強,反腐敗斗爭定然會取得更大勝利。
@人民網(wǎng)白帆:近幾年來,中央反腐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相繼出臺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等法規(guī)條例,體現(xiàn)了從嚴治黨的決心,為全體黨員樹立起了嚴格的道德高線及紀律底線。不可否認,廉政賬戶的設立在特定的時間段內,確實起到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但是,隨著反腐形勢的日趨復雜,黨風廉政建設的關口逐漸前移,廉政賬戶的存在已經“不合時宜”,終將在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中被淘汰。
其實,狠抓黨風廉政建設不光要靠制度約束,還要看黨員干部是否“潔身自好”,起到正能量的表率作用。事欲善其終,必先固其始。因此,在錢、權、色的誘惑面前,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這也是為官從政最基本的要求。對黨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維護黨紀的嚴肅性,一直是我黨貫徹實施的路線方針。領導干部要做到清白為人、秉公辦事;不違黨紀、守住底線,用嚴于律己的品質修為在人民群眾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
撤銷廉政賬戶,就好比取消了腐敗“緩沖區(qū)”,沒收了違紀的“護身符”,令黨員干部不再抱有僥幸之機,時刻保持“慎獨”的心態(tài)。古語有云:“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清正廉潔是為官之本,光明磊落是處世之根。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黨員干部更應該筑牢思想的防線,絕不做觸及“底線”的行為?梢哉f,大多數(shù)腐敗官員就因為數(shù)額較小而放松了警惕,導致“惡之萌芽”開花結果,最終身陷囹圄悔之晚矣。
律己廉為首,治國法為先。無論廉政賬戶廢立與否,作為黨員干部面對黨紀國法,都應常懷敬畏之心。以黨和國家為念,謹慎用權,才能不忘初心,有效踐行克己奉公的承諾。嚴于律己,率先垂范,守住正確的人生價值,守住黨紀國法的紅線,就必將營造出風清氣正的廉政環(huán)境。
@中華工商時報新論:作為一項反腐機制,廉政賬戶之所以屢有爭議,因其本身的構造比較混亂。從刑法學的角度來看,廉政賬戶制度在理論上存在著與刑法基本原則和刑法基本理論相沖突、在實踐中存在著缺乏法律依據(jù)、助長賄賂犯罪蔓延等困境。廉政賬戶可以給一些希望抵制送禮風和賄賂風的官員提供一個方便的途徑,預防腐敗行為的產生。但是一旦出現(xiàn)腐敗行為,廉政賬戶只能幫助腐敗者主動承認問題,配合處理,而不應成為抹殺罪行、稀釋法律的工具。
在現(xiàn)實的案例當中,廉政賬戶制度的適用對象一般為國家公職人員,符合受賄罪的主體要件且其在收受錢財時多具有受賄的故意,符合受賄罪的主觀要件。
上繳款項的人員所實施的行為和侵害的法益亦完全符合受賄罪的客體要件和客觀要件。然而,廉政賬戶制度的適用卻讓上述已經構成受賄罪的人員不受刑法追究而直接免于承擔責任,這無疑與罪刑法定主義背道而馳。
@荊楚網(wǎng)張富澤:從一個層面講,過去設立廉政賬戶,有可能是出于對官員的保護,或者是考慮到官員你若有腐敗,政府已給你搭建了“改過自新”的平臺,下一步就看靠你的自覺和行動了?梢哉f,這樣的反腐是柔性的、不堅決的,致使腐敗問題和現(xiàn)象屢禁不止、屢有發(fā)生。腐敗官員與紀檢機關經常沉溺于“捉迷藏”“打游擊”的游戲之中,讓官員絞勁腦汁、想法設法規(guī)避和擺脫反腐的制度和規(guī)則,私下里卻是干著使勁往自己口袋里塞錢的“活”。在犯罪成本與利益方面權衡。一旦東窗事發(fā),自認倒霉,悔不當初,何等荒唐。
從另一個層面講,在八項規(guī)定之前,地方紀委在反腐的力度上還不是很強。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涉及重大違紀違法的案件,只要不是社會反應和反響強烈的問題,何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是上面“壓”下來的案件,何必自找麻煩,換得輕松+愉快?對于群眾的舉報,也是本著“不告不理、有告才理”的原則,反腐工作主動出擊性不強,社會反腐的氛圍不深厚。多種原因導致了官員對于腐敗工作的若有若無態(tài)度,更有甚者認為“沒有不貪的官”,或者“不貪就當不上官”,或者“不站隊就別想當官”,致使老百姓對于官員的誤會判斷和一致看法:那就是“天下烏鴉一般黑”。這是一種不好的社會現(xiàn)象,也給政府公信力和官員廉政形象造成極大的影響和損害。
反腐不能再半推半就,反腐就應該正氣凜然。“撤銷廉政賬戶”讓貪官沒有借口,沒有退路,丟掉幻想,更能讓“當面拒收”禮金蔚然成風,讓黨員干部理直氣壯地將腐敗拒之于門外,消除社會輿論的誤會,筑牢拒腐蝕、永不沾的“防火墻”,讓腐敗不再趁“虛”而入。
@湘潭在線虢芮:說到底,廉政賬戶只是“看上去很美”,存在被貪腐官員“合法利用”的漏洞,無形中給他們的腐敗行為提供了退路。隨著黨風廉政建設的深入推進,廉政賬戶也是時候撤銷了。
原本面對賄賂“不好意思拒絕”、“無法拒絕”就是違紀,就是黨性不足的體現(xiàn),如今撤銷廉政賬戶,就是給廣大黨員干部提了醒:反腐拒腐沒有任何緩沖地帶,貪污腐敗也沒有任何退路和“擋箭牌”,廉潔自律的標準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當初的“設”和現(xiàn)在的“撤”,都是出于良好的愿望。如今審時度勢的“撤”,就是要堵住紀律追究的漏洞,消除少數(shù)黨員干部的僥幸心理,從而讓“當面拒收”成為理所當然,讓黨員干部理直氣壯地將腐敗拒之于門外,從而彰顯黨中央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對腐敗零容忍的堅定態(tài)度。
華圖解析: “廉政賬戶”作為一種反腐手段,目的在于給官員提供一個將不便退回、無法退回的賄賂上交的綠色通道,給“被動受賄”者一個自我救贖的渠道。這種反腐思路,是在高壓反腐之下,寄望于官員的自覺自律,也是對輕微貪瀆的一種赦免方式,其實古已有之,并不新鮮。
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設立廉政賬戶有一定必要性,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深入,廉政賬戶存在的問題日益顯現(xiàn)。有的貪官只將受賄的一小部分上交至廉政賬戶,卻將大部分的款項收入囊中,故意制造清廉假象。還有腐敗分子在聽到“風聲”,感覺“苗頭”不對之時,將受賄款往賬戶里一塞了事,借此逃避法律制裁?梢哉f,廉政賬戶到了該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了。
撤銷廉政賬戶,意味著黨風廉政建設升級換擋,堵死了少數(shù)人利用廉政賬戶逃避黨紀監(jiān)察的漏洞。反腐倡廉勢在必行,不光需要用切實可行的制度做支撐,讓反腐沒有“緩沖區(qū)”,執(zhí)紀沒有“擋箭牌”;更需要風清氣正的政治環(huán)境做保障,加大黨員干部的主觀世界改造力度,讓他們能深刻意識到腐敗的代價,丟掉誘惑與幻想,在主觀上拒腐防腐,才能發(fā)動全民打好反腐這場游擊戰(zhàn)、持久戰(zhàn)、政治戰(zhàn)。
近日,蕪湖市信訪局內,一位自稱“副局長周永寧”的人在接待小區(qū)業(yè)主反映小區(qū)開發(fā)商封路情況時,“躺在椅子上睡著了”。信訪局工作人員回應稱“這是胡說”,周永寧“當時只是在想問題”。